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 style="max-width: 100%; text-wrap-mode: wrap;">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紫金草花園里,石頭上刻著“不忘歷史 面向未來 和平的誓言 紫金草”。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 3月25日,大門高子(右)與南京紫金草童聲合唱團團員一同將二維碼圖標系在“和平音樂樹”樹干上,人們可以掃碼收聽歌曲《和平的花 紫金草》。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 style="max-width: 100%; text-wrap-mode: wrap;"> 3月27日,南京市建鄴區少年宮劇場內,紫金草合唱團在“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紫金草合唱音樂會上演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供圖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紫金草花園中,“紫金花女孩”銅像靜靜佇立。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 大門高子(左三)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紫金草花園,與紫金草國際志愿者共同播種紫金草。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提供
大門康睦供圖
"> 2003年,紫金草合唱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演出。
大門康睦供圖
視頻報道請看人民日報國際微信公眾號
“微風陣陣呦,花姿輕輕地招展。花的種子呦,來自大海的彼岸。帶著期待呦,在這里生根開花……”
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中央公民館二層的排練廳內,紫金草合唱團團員圍坐一圈,跟隨指揮的手勢輕聲歌唱。有人手持歌詞單,眉頭微蹙;有人微閉雙目,神情莊重。他們身旁,“不忘歷史 面向未來”的書法條幅格外醒目。
成立于1998年的日本紫金草合唱團,堅持用歌聲訴說歷史,團結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正義人士,共同守護未來。
一朵紫花,成為跨國和平信使
8月,紫金草播種的時節。
紫金草,即二月蘭,曾盛開于侵華日軍的戰火之中,如今已在日本長出片片花海,被人們稱為“和平之花”。紫金草合唱團的名字,就取自這種植物。
1939年春天,侵華日軍衛生材料廠廠長山口誠太郎來到南京。彼時,南京大屠殺陰霾仍未散去,整個南京城滿目瘡痍,只有紫金山大片盛開的二月蘭,在廢墟中綻放出生的希望。這一幕深深刺痛山口誠太郎。為表達對侵華戰爭的反省與懺悔,他將二月蘭花種帶回日本,取名“紫金草”,不僅在自家庭院種植,還長期向日本各地學校、公園和社區贈送,并與家人乘坐火車,把和著花種的泥塊撒向窗外,將紫金草的種子撒遍日本。
山口誠太郎曾多次在日本各地演講,呼吁日本民眾銘記歷史、珍愛和平。1966年去世前,他留下遺愿:每一株紫金草的背后,都有一個無辜中國受害者的靈魂,要讓每一個看到此花的日本人銘記歷史,侵略戰爭悲劇絕不能重演。此后,他的兒子山口裕繼承了這一使命。僅在1985年筑波國際科學技術博覽會上,山口裕就與志愿者一起向各國來賓分發了約100萬袋寫有“祈愿和平”的紫金草種子。
在位于東京北區的家中,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大門高子胸口別著紫金花徽章,輕聲讀著《紫色的大蘿卜花》。上世紀90年代,大門高子讀到山口誠太郎一家播撒紫金草種子的報道,得知紫金草來自南京,強烈希望向人們講述紫金草的故事。她專程去山口家拜訪,詳細了解紫金草的故事,以山口誠太郎的故事為基礎,創作出版了兒童讀物《紫色的大蘿卜花》,并與作曲家大西進共同創作了長近一個小時、由合唱與朗誦組成的12章節組曲——《紫金草的故事》,表達對侵華戰爭的深刻懺悔和維護和平的強烈愿望。
1998年,大門高子牽頭組建日本紫金草合唱團和“東京紫金草合唱團”、大阪“關西紫金草合唱團”、石川縣“金澤紫金草合唱團”、宮城縣“仙臺紫金草合唱團”等市民合唱團。如今,合唱團團員有150人左右。“合唱團的宗旨是‘愛花、愛唱歌、愛和平、愛人類’。共同的價值觀,讓我們聚在一起。”大門高子說,自成立以來,紫金草合唱團已在日本各地演出數百場,還曾赴中國和美國演出13場,用歌聲控訴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呼吁共同維護和平。
一首組曲,傳遞真實歷史記憶
“花的故鄉呦,燃起過濃煙烽火。微風聲聲呦,鐵蹄下哀歌綿綿……”
《紫金草的故事》組曲,講述了一名侵華日軍士兵在雨中的紫金山偶遇一名南京小女孩的故事。小女孩正在瓦礫間尋找母親,見到眼前的日本士兵驚恐不已,但在察覺到對方并無惡意后,將手中的一株紫金草送給了他。日本士兵幡然悔悟,從此堅定地反省戰爭,不斷地呼吁和平。
紫金草合唱團的團員基本都是老年人,但他們仍像歌中的紫金草般傲然綻放。即便身患疾病,甚至只能坐在輪椅上,他們也堅持用歌聲發出正義之聲。現任紫金草合唱團團長中村昭一曾是一名高中音樂老師。“日本的侵略戰爭是徹底錯誤的。踐踏他國領土,這是完全不可饒恕的行為。我認為我們必須深刻反省。”他說,“我想要真實地講述歷史,把正確的觀點傳達給孩子們。第一次聽到《紫金草的故事》,我就覺得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表達方式。”
“日本只有真正理解并銘記歷史,認真學習、深刻反省并誠懇道歉,才能共同開創未來。因此,‘不忘歷史 面向未來’成為紫金草合唱團的重要主題。”團員大森和子指著巨大的“不忘歷史 面向未來”書法條幅說,合唱團每次演出,都會把這八個字張貼在顯著位置。
紫金草合唱團前團長藤后博巳今年已95歲。侵華戰爭期間,他被征召前往中國。日本戰敗時,15歲的他只能流落街頭,困惑該怎么活下去。在哈爾濱道外區,一位餐館掌柜向他伸出援手。“如果當時沒有得到幫助,我恐怕早就死了。現在回想起來,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藤后博巳說,中國人的寬厚救了他。后來,他加入東北民主聯軍,也參加過解放戰爭,1955年回到日本,加入日本共產黨,致力于反戰宣傳。“我始終堅信,戰爭絕不能再發生。”他說,“日本憲法第九條明確寫著要放棄武力,永不發動戰爭。守護這一條款,是我一生的使命。”
合唱團團員波多野晶子是一名日本侵華戰爭遺孤,1942年出生于哈爾濱,日本戰敗投降時,年僅3歲的她被父母拋棄,后被中國人收養。在中國生活44年后,波多野晶子回到日本。“日本戰敗時,大批日本兒童被遺棄在中國,那些曾經的戰爭受害者——普通的中國百姓,毫無怨言地將日本遺孤撫養成人。養母待我如親生,用行動詮釋了人性的善良與寬容。”她說。
2014年,大門高子看到了波多野晶子在中國歸國者合唱團的演出,邀請她加入紫金草合唱團。“《紫金草的故事》組曲第七章《雨中的紫金山》,表現的是一個小女孩在雨天手捧花朵尋找媽媽,這很像我親身經歷的事。”波多野晶子身著深紫色裙子,輕撫《紫金草的故事》歌譜說,“通過歌聲,我希望向世界傳遞一個信息:我們不要戰爭,我們要和平。”
一場演出,消弭心中隔閡裂痕
“南京是日本人最怕面對的地方,但我們還是得去。”大門高子說,2001年,在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多方努力下,紫金草合唱團首次在南京演出,帶去了日本人民的戰爭反思與和平祈愿。幾位團員的父親曾參與侵華戰爭,演出前,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父親的遺照放進胸前的口袋,低聲輕語:“爸爸,我來南京了,我要用歌聲替你們謝罪。”
“那次演出前,我非常忐忑,不知道中國觀眾會對我們抱有什么樣的態度。”大門高子回憶說,南京的觀眾非常認真地聆聽合唱團演唱,表演結束后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不少人落下了眼淚,表示愿意同我們一起為和平而努力,“這讓我非常感動。真誠的歌聲,消弭了人們心中的隔閡與裂痕。”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紫金草花園里,石頭上刻著“不忘歷史 面向未來 和平的誓言 紫金草”。首次赴南京演出時,紫金草合唱團團員在這里播下紫金草種子。如今,這里已長出大片花海。許多南京年輕人組成“紫金草志愿者小組”,自發參與維護,讓這片花海長久盛開。
大門高子的愛人大門康睦也是紫金草合唱團的一員。他說:“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我們應向中國人民表示誠摯的歉意。”因為控訴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紫金草合唱團在日本難以獲得資助,每次公演都需要團員自費。“很多團員都是工薪階層,去南京演出的花費是幾個月的生活費。但我們覺得這很有意義,大家都愿意攢錢去演出。”波多野晶子說。
從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敬獻花圈;從同南京理工大學大學生藝術團合唱,到與由小學三到五年級學生組成的南京紫金草童聲合唱團同臺演出……20多年來,紫金草合唱團的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段深刻的回憶,每一次歌唱都是對歷史的追問與銘記。
今年3月,紫金草合唱團再次赴南京公演,約70名平均年齡超過75歲的團員,全程站立演唱近50分鐘。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白發蒼蒼的合唱團團員與中國孩子在舞臺上深情相擁,許多觀眾流下淚水。“我今年已經80歲了,但只要還能唱得動,就會繼續唱下去。”大門高子說。
一粒花種,警示反思侵略戰爭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紫金草花園由山口裕等日本友人于2007年出資捐建。花園中,“紫金花女孩”銅像靜靜佇立。銅像塑造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一名七八歲的南京女孩站在周圍開滿花朵的山石上。她睜大雙眼,無聲訴說著那段悲痛的歷史。山口裕2009年在銅像揭幕儀式上表示,紫金草所蘊含的精神非常珍貴,時刻警示日本民眾不要忘記侵略歷史。
紫金草合唱團事務局局長山野下豐子曾是一名小學教師,長期教導學生要了解戰爭的殘酷。她說:“日本的戰爭教育多集中于‘日本受害者’的一面,卻幾乎不提日本加害他國的事實。《紫金草的故事》講述的歷史,非常適合用來教育下一代。”
“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有意淡化、否認甚至篡改侵略歷史,不少日本媒體對于日本侵華戰爭沒有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段歷史,通過我們的歌唱表達兩國人民對和平與友好的向往。”合唱團團員姬田光義今年已88歲,是日本中央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撫順奇跡繼承會”會長,對于日本侵華歷史,他從不回避。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單是南京大屠殺,日軍就殺害了30萬中國人。”姬田光義神情肅穆,深深鞠躬,“作為一名日本人,我必須向中國人民道歉。”
姬田光義介紹,日本戰敗后,千余名戰犯被送往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中國工作人員真心實意地教育這些日本戰犯,告訴他們“千秋萬代,望后世之思”。他們中的一些人獲釋回國后成立了“中國歸還者聯絡會”,投身于反戰與日中友好事業。2002年,“中國歸還者聯絡會”因成員年事漸高而解散,日本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同年成立“撫順奇跡繼承會”。
幾年后,以撫順戰犯管理所為題材的合唱組曲《再生的大地》完成創作,由“再生的大地”合唱團在各地演唱。“歌聲能引發人們的共鳴,讓各個年齡段的日本人都參與進來。我們希望通過歌聲告誡人們,不要再制造將‘人’變成‘鬼’的殘酷戰爭,再也不能讓日本成為傷害鄰國的國家,要把對和平與安寧的祈望世世代代傳遞下去。”姬田光義說。
“往事慚愧呦,如噩夢不堪回首。手捧花兒呦,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平的花,紫金草……”6月25日上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行的“銘記歷史 守護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招待會上座無虛席。紫金草合唱團團員從日本各地趕來,滿懷深情唱響《紫金草的故事》組曲第十二章《和平的花 紫金草》。
招待會入口處,工作人員向來賓分發紫金草合唱團準備的資料。隨資料一同送出的,還有新一年的紫金草種子。“我們立誓,絕不再發動侵略戰爭。”在資料中,合唱團寫道:“作為踐行這一誓言的行動之一,我們將繼續歌唱《紫金草的故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