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1月12日電 (記者 李佩珊)11月12日,教育部寧夏高等研究院校企聯合創新平臺簽約暨授牌儀式在寧夏大學舉行。13家企業集中簽約該平臺項目,標志著校企合作從“企業出題、學校答題”正式邁向“共同出題、協同解題”的深度融合新階段。
活動現場。 寧夏大學供圖據悉,教育部寧夏高等研究院是2023年12月啟動建設的全國首個以省區命名的高等研究院。研究院采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遵循“市場主導、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業主用”運行原則,通過“項目—學科—高校—團隊—導師—學生”六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招收校企“雙導師”制碩博士研究生。學生課程學習在培養高校完成,科研實踐全程扎根寧夏相關企業,確保培養的人才“企業用得上”、產出的科研成果“企業用得好”。
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育部寧夏高等研究院院長彭志科表示,校企聯合創新平臺成立后,將整合高校人才優勢與企業市場資源,打破理論與實踐壁壘,搭建高效的產學研用協同合作橋梁。“在這里,高校實驗室將直連企業生產一線,前沿學術探索將緊扣產業真實痛點——高校教師可深入企業參與技術攻關,將產業難題轉化為研究課題;企業技術骨干將走進課堂分享實戰經驗,讓人才培養精準匹配市場需求。”他表示。
同時,創新平臺將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的“加速器”與“孵化器”:高校專利技術不再局限于論文與實驗室,而是能借助企業生產線、渠道網絡快速落地,轉化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這種深度綁定的合作模式,將構建“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既為行業輸送兼具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也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產業技術迭代升級,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