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楊 俊)近年來,丹鳳縣積極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路徑,積極總結“和為貴”調解室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成功經驗,形成了以組織建設為基礎、調解機制為保障、方式創新為驅動、源頭治理為核心的工作模式,為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丹鳳縣結合鎮村實際,制定印發“和為貴”調解室詳細實施方案,在全縣157個村(社區)建立“和為貴”調解室,明確目標任務、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配備專職和兼職調解員637名,確保調解工作專人負責。完善調解機制,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受理、調解、回訪等工作制度,規范調解工作流程,讓調解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為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制度保障。積極創新調解方式,調解室整合司法、信訪、公安等多部門資源,建立聯合調解機制,實現矛盾糾紛的“一站式”受理和化解,極大地提高調解效率。針對行動不便、年老體弱的群眾,調解室主動上門調解,將調解工作做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少跑路,增強群眾對調解工作的信任和認可。邀請家族長輩、村賢參與調解,調解員引用民間諺語,將法律條文通俗化,降低當事人心理壓力,通過情感疏導等柔性手段,化解矛盾根源,提升調解自愿性與可持續性。
丹鳳縣注重源頭治理,不斷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為貴”調解室聯合“法律明白人”深入村(社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通過舉辦講座、以案說法等多種方式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化解糾紛。還建立了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調解室定期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進行排查,及時掌握矛盾糾紛的動態和趨勢,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提前防范可能引發重大事件的矛盾糾紛。同時,丹鳳縣把“平安夜訪”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有力抓手,調解員和夜訪干部利用群眾晚上休閑在家契機,進村入戶與群眾溝通交流,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效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