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趙曉翔 畢波波)今年以來,洛南縣扎實開展“兩改兩轉三促進”行動,全面實施以3條主干線、8個鎮辦、50個村為主要內容的“3850”鄉村建設工程,加快60個秦嶺山水示范村建設,著力打造“山水洛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為扎實推進此項工作,洛南縣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落實19名縣級包鎮領導、18個縣級責任單位和16個鎮辦工作責任,創新實行“周調度通報、周觀摩推進、季度考核排名、不間斷督查督導、年終考核獎懲”五項機制,上下聯動、統籌城鄉一體推進。
洛南縣先后投資6818萬元,全面加快農村廁所和土坯房改造工作,實施各類基礎設施項目131個,完成戶廁改造1.07萬戶、公廁改造129座、旅廁改造20座、土坯房改造1072戶。整合銜接資金1.7億元,推動“果煙菌藥畜菜”六大特色產業發展,啟動實施衛崗乳業三產融合等7個特色農業項目,打造四皓街道“十里長廊”等19個特色景區,建成三要龍山燈籠溝產業園等26個產業景點。積極引導群眾發展“庭院經濟”,著力打造一批微菜園、微果園、微菌園。不斷加快業態轉型,成立洛南縣新業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16個鎮辦分別成立子公司,盤活資源資產、招商引資融資,著力打造資源保護、農文旅融合、休閑度假的康養鄉村,使鄉村變景區、產業變景點、農房變民宿、農產品變商品。同時,按照“一村兩品”“一村一主題”思路,著力打造鄉村旅游、餐飲民宿、親子體驗等新業態,城關街道薛村、景村鎮御史村等鄉村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持續促進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圍繞洛灞路百里生態長廊、國道344等沿線,打造60個康養型、旅游型、宜居型的秦嶺山水鄉村示范村和5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示范帶動全縣秦嶺山水鄉村建設。
目前,全縣村級農村集體資產達30.47億元,所有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其中166個村(社區)收益5萬元—10萬元,77個村(社區)收益10萬元—50萬元,1個社區收益突破50萬元,“薄弱村”已全部消除,群眾收入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