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郭民成 趙曉翔)今年以來,洛南縣創新建立“四個四”工作法,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唱響洛南美,各項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
“四推動”傳播新思想,創新理論“聲聲入耳”。推動理論學習精準化,堅持“第一議題”學習制度,精準化開展黨的二十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抓在平常、管在日常、嚴在經常。推動理論闡釋大眾化,創新開展“干部大講堂”“黨員干部讀黨報黨刊”活動,建立宣講主題、內容、效果審核機制,每月由黨員干部圍繞創新理論、項目建設等內容開展專題輔導。推動理論傳播體系化,用好用活“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縣融媒《理論之窗》專欄、《洛南調研》等,構建網上網下多層次、全覆蓋理論傳播矩陣。推動理論宣傳常態化,利用“黨員會”“周例會”“群眾會”等有利時機,常態化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宣傳,推動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強化”展現新作為,主流輿論“聲聲遠播”。強化主題宣傳,今年以來,先后策劃專版6個、系列報道8期、在市級以上紙質媒體刊發稿件980多篇。強化對外宣傳,建立新聞宣傳周重點機制,每周發送宣傳重點、每日推送重要稿件,實現“工作有重點、宣傳有方向”。強化典型宣傳,深入開展“尋找最美洛南人”采訪活動,深度挖掘報道教育、衛生、退役軍人、志愿者、新型農民、返鄉人員等各條戰線上的先進典型,進行廣泛宣傳。強化形象宣傳,充分利用倉頡文化藝術節、伶倫文化藝術節、釣魚大賽等各種節會節點,開展“媒體記者走洛南”等采訪活動,邀請100多人次記者來洛南采訪,擦亮打響“漢字故里、避暑名城、康養洛南”品牌。
“四提升”構筑新高地,文化惠民“聲聲悠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發揮縣、鎮、村“三館一中心”文化服務體系作用,推動實現247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深入開展“愛我洛南”等大型主題文化活動67場次,常態化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2200多場次,舉辦“唱支山歌給黨聽”優秀歌曲合唱比賽,31支隊伍2000多名黨員干部齊唱紅歌。提升群眾文化繁榮創造力,成立延安精神研究會,召開全縣文藝座談會,省文聯、省散文學會等作家來洛采風6次。開展“唱、寫、畫、演”洛南精品文藝創作活動。提升文化產業附加值,培育壯大骨干文化企業,擴大洛南書畫、奇石等產業項目規模。提升“文化+”產業融合推動力,深挖倉頡文化、河洛文化、伶倫文化等文化資源,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啟動倉頡度假區、伶倫度假區建設,打造紅仁核桃等22個具有鮮明洛南符號特色產品,洛南榮獲2023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
“四深化”引領新風尚,精神文明“聲聲暖心”。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干部群眾,組織黨員干部觀看《遠山花開》電影100多場次,編印《放歌新時代50首經典校園歌曲》2000多冊,推進優秀歌曲進校園。深化思想道德建設,舉行“最美洛南人”及“新時代好少年”評選表彰活動,評選表彰最美洛南人、新時代好少年,積極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持續深化文明縣城、鎮村、單位、家庭、校園“五大創建”,積極開展全縣窗口單位文明服務大提升系列活動,指導年內驗收的7個省級文明單位開展創建,培養申報市、縣級文明單位128個。深化文明實踐工作,將每月第二個周確定為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周,編印《文明實踐工作規范化紀實手冊》印發16鎮、247村規范填寫,實現所站建設、服務組織網上注冊全覆蓋,今年以來,全縣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00多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