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楊丹
初冬時節,洛南縣城關街道陶嶺社區的蔬菜大棚一派豐收盛景,紅彤彤的辣椒綴滿枝頭,碧玉般的包菜圓潤飽滿,村民手腳麻利地采摘、分揀,裝袋,笑意寫在臉龐。這些帶著泥土清香的洛南“放心菜”,正源源不斷送往縣城、市區以及西安的各大超市,做成美味后被端上餐桌。
如今豐產的大棚,曾經卻是“沉睡資源”。去年年底,洛南縣紀委監委在下沉監督中發現,部分村(社區)設施大棚長期閑置,棚體因年久失修破損滲漏,棚內雜草瘋長,原本的“致富棚”淪為“閑置棚”。“2021年建起12座蔬菜大棚,可技術落后,管理混亂,銷路很難打開。”四皓街道中心村黨支部書記樊亞鋒回憶起昔日困境不禁感嘆道。
縣紀委監委知曉后,第一時間將閑置大棚問題納入為民辦實事清單,緊盯設施大棚盤活使用,第一紀檢監察室聯合派駐第七紀檢監察組跟進監督,督促縣農業農村局摸清全縣閑置大棚的數量、面積、結構、破損程度、土地性質和權屬主體等;推動相關鎮(街道)、村(社區)通過集體研究、征求民意、學習考察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努力盤活閑置大棚。全縣建立問題、責任、整改“三本臺賬”,對賬銷號、閉環管理,確保整改落地見效。
截至目前,洛南縣投入財政銜接資金400萬元,推動城關街道、古城鎮、麻坪鎮、保安鎮等盤活閑置設施大棚3000畝,重點發展優質蔬菜產業,不僅注冊了洛南“放心菜”農特產品品牌,還打造了27家實體經營店、2個專柜,帶動群眾增收570多萬元。
“盤活大棚只是起點,我們更要以點帶面規范村級資產管理。”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七紀檢監察組組長郝鵬介紹,洛南縣舉一反三,聯合縣委巡察組、鎮(街道)紀(工)委、村務監督委員會、廉勤監督員等,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了解、核查財務等方式持續跟蹤問效,全面摸清村級集體資產管理運行現狀。針對資產處置不規范、集體資金被貪污挪用、截留私分等突出問題,嚴查快辦案件28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6人,組織處理2人。此外,督促縣農業農村局完善村級集體“三資”管理制度,規范資產監管模式,從根源上推動村級資產保值增值,讓集體資源真正成為群眾的增收“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