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以黨建“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工作“千條線”,形成黨建引領、“五治”融合、區域共治的基層治理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機制建設,推動工作落實。商南縣委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制定各部門社會治理工作責任清單,印發《商南縣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全面實施五大提升行動、十九項工作任務,夯實責任主體,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地。深入實施基層黨組織“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落實“四個一”包抓、“一支一策”等機制,推動25個村(社區)黨支部提檔升級。整合黨費和財政資金240萬元,規范提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60個。開展鎮村班子研判2輪次,補齊村“兩委”班子26人,對3名不勝任、不盡職村黨組織帶頭人進行調整。舉辦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頭雁領航 鄉村振興”等培訓19場次,為2600余名振興頭雁充電賦能,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聚焦“五治”融合,激發治理內生動力。商南縣突出自治強基,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指導鎮、村(社區)完善一冊四會,印發《商南縣村級議事協商規范指南》,落實“村級議事協商”“四議兩公開”等機制,確定3個示范鎮和39個村(社區)為村級議事協商規范示范村,以點帶面縱深推進。發揮法治固本作用,開展以案釋法、法治宣講等活動130余次,受眾8.5萬余人,128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遴選鄉村“法律明白人”364名。注重德治教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創新“道德銀行”與銀行授信相結合加強道德信用體系建設,評選“道德示范戶”“好公婆好兒媳”等先進典型1500余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深化智治賦能,在全縣128個村(社區)建設“云端”黨群服務中心,搭建“村民說事”“黨群服務日記”等七大板塊,推動村民、居民問題訴求辦理意見全線上討論、處理過程全流程公開、辦理結果全村居監督,倒逼干部轉變作風、真抓實干,有效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強化多元共治,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規范建立縣、鎮一站式矛盾調解多元化解中心,實現“訪調訴”一條龍服務,信訪數量明顯下降,信訪工作受到省信訪局的表彰。
聚焦力量下沉,做實為民服務。商南縣深化“五個到一線”,累計開展領導干部坐班接訪348人次,下訪約訪510余人次。開展“平安夜訪”收集民意1300余條,排查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564件,落實“三級書記”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堅持每月定期排查、敏感特殊時期專項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34件,化解1831件。深化“吹哨應哨,部門報到”制度,組織村(社區)與“雙報到”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梳理留守群眾就業難、小區充電樁建設不到位等民生實事22項,協調50個縣直單位、學校、企業“應哨”,形成齊抓共管、區域共治的合力。健全“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治理體系,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整合政法、民政、應急管理等職能部門,選聘網格員3461人,確立黨員中心戶1231戶,常態化開展送醫上門、網格化健康管理等志愿服務。優化調整縣委“兩新”工委職能職責,持續做好新就業群體政治引領和服務管理工作,推動13個“紅色驛站”提檔升級,完成快遞物流業聯合黨支部改選和班子優化,新成立物流業工會1個,為快遞員、外賣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贈送“暖心”禮包50余份,增強黨組織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打造“靈秀商南·七彩鹿城”志愿服務品牌,組建“七彩”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學雷鋒”志愿活動,自組建以來,商南縣積極組織志愿者深入村(社區),開展義務理發、普法宣傳、扶危濟困等惠民活動,累計參與志愿者1200余人,解決群眾實際困難332件,服務群眾萬余人次。
聚焦基層減負,推動賦能增效。商南縣以破解基層“小馬拉大車”問題為重點,指導村(社區)厘清職權職責,制定“三項清單”、工作準入制度,召開規范村(社區)機制牌子、證明事項座談會2次,明確不應由村級組織出具的證明事項20項,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198個,整頓“濫掛牌”85個。制定《商南縣社區工作者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規范社區工作者管理,引導各級各部門工作人員積極報考社區工作者職業考試,提升社區服務保障和基層治理水平。針對鎮、村“事多人少”現象,開展借調干部專項清理,累計清理各級機關借調干部24人。大力精簡考核事項,嚴格督檢考計劃管理和備案管理,縣級層面會議數量同比減少30%,縣級考核指標同比減少20%,將年終考核和平時考核相結合、實地考核和述職考核相結合,督檢考不對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作硬性規定,不將開會發文發簡報、拍照留痕等作為工作落實單一標準,切實為基層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