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記者 肖 云 見習記者 陳 琛)聽說洛南縣柏峪寺鎮有養蠶的傳統,6月9日,記者慕名前來,車快到鎮上時,路邊就出現了一片片嫩綠的桑園,有桑園的地方必定有養蠶人,走訪打聽中,記者很快找到了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蠶人——何云云。
何云云是王塬村人,以前一直在家種莊稼,2009年開始養蠶,5年下來,何云云總結出一套養蠶經驗,并負責為本鎮蠶農提供優質的蠶苗。“領到蠶籽,在溫室加溫2天后,就可孵化出小蠶,在蠶盤喂養12天,也就是兩眠之后,就可以發給養蠶戶了。”何云云說,鎮上只有她和另外一家孵化小蠶的蠶室,發給蠶農后剩下的小蠶她會繼續喂養,等到它們吐絲結繭后,再賣蠶繭掙錢,一斤優質蠶繭賣30多塊,每年養蠶能帶給她約5000多元的收入。
丈夫在外打工,兩個孩子還在上學,45歲的何云云認為自己已過了出門打工的年紀,因此格外珍惜這份在家里就能掙錢的差事。自養蠶后,她集中三四畝地種起桑樹。每年5月桑樹吐出新葉,忙碌的養蠶生活就開啟了,春蠶、夏蠶、秋蠶三茬過后,直到9月天氣變涼,不能再繼續供給新鮮的桑葉,才有幾個月的偷閑時間。因為今年天氣涼,桑葉出來的晚,就只能養兩茬蠶。何云云說,“養蠶不辛苦,就是過程太瑣碎。”蠶經過四眠就開始結繭,生長周期約40天左右。喂養小蠶時,要把桑葉切碎,還要時刻關注它們的成長變化。何云云告訴記者,除了細心,還要特別注意蠶室的衛生,因為蠶很愛干凈,稍微受一點污染就會生病,而這也意味著一年的收入就會打水漂。蠶不能吃帶露水的桑葉,何云云就把采摘桑葉的時間安排在每天下午。蠶一天天長大,消耗的桑葉也越來越多,采摘桑葉的任務也在加重,直到蠶身通體透明,停止進食桑葉,就說明它快要作繭了,這時只要把方格簇放在平地鋪上,蠶就會自己爬上簇結繭。
由于蠶繭價格降低,農村年輕勞力大量外出,村里養蠶的人由最初的十多戶減少到現在的幾戶,而何云云依然堅守在這個隊伍里。“前段時間有事不在家,錯過了孵化春蠶的最佳時機,只好在別處進了半張小蠶來養。”現在,她除了一天喂三次蠶,還要打掃蠶室,灑白灰消毒,定期給桑葉打藥。何云云說,再過七八天,她的蠶就能結繭了,而新一輪的忙碌也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