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甄甄 余初曉)近日,柞水首個高精度溫室氣體濃度觀測系統在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正式建成投用。該系統的落地填補了柞水區域溫室氣體精細化觀測空白,作為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核心新型設備,為秦嶺生態保護與“雙碳”戰略實施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
秦嶺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氣候敏感區,其溫室氣體濃度變化直接關系區域生態穩定與全球氣候研究。此前,由于缺乏專業化高精度觀測設施,難以實現CO2、CH4等關鍵氣體的連續動態監測,制約了碳排放評估、碳匯驗證及衛星遙感校驗等工作。為此,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依托柞水獨特生態區位優勢,建成集“采樣、處理、分析、質控”于一體的全鏈條觀測體系。
該系統采用國際領先的 CRDS 與 OA-ICOS 技術,核心設備涵蓋10余套專業裝置,形成五大功能模塊,具備三大核心優勢:測量精度達國際先進水平,可捕捉CO20.1ppm、CH42ppb的微小變化,數據溯源至WMO國際一級標氣;通過三級除濕工藝消除水汽干擾,確保監測準確性;全流程自動化控制,5分鐘完成一次分析,數據實時上傳并具備異常報警功能。
作為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重點設備,高精度溫室氣體濃度觀測系統投用具有多重戰略意義。生態層面可精準監測溫室氣體時空分布,為森林碳匯評估與生態碳平衡提供依據;科研層面將納入全球氣候研究網絡,為遙感數據校驗和氣候模型完善提供支撐;產業層面可為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與低碳轉型提供決策參考。
下一步,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將持續深化科研合作,開展溫室氣體源匯機制研究,推動數據深度應用,為商洛乃至陜南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