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部國產影片獻禮改革開放40年
《春天的馬拉松》
一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田園牧歌
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發行負責人呂國梁:這部影片講述了浙江寧海山村籌備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熱情為民的村長方春天處理了涉及村級公務、村民管理及氏族關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棘手問題。影片展示了當下農村基層治理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嶄新風貌,用清新的影像風格,將充滿時代氣息的浙東鄉村美麗畫卷全景呈現給觀眾,浙江寧海的詩意山水、十里紅妝、寧海平調等都在影片中亮相。片名《春天的馬拉松》,象征著中共十八大后改革再出發的征程,好似一場充滿陽光和希望的馬拉松。這是一部鄉村生活輕喜劇,繼承了上海電影現實主義傳統,表現出現實題材影片難能可貴的誠意與詩意。
《大路朝天》
反映蜀道交通發展和路橋人心路歷程
出品方峨眉電影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向華全:改革開放40年,老百姓吃住行游各方面變化最大的,我們認為是出行方面。我們選擇了我國13萬公里高速公路里最美的雅安到西昌、雅安到康定這兩段的建設,作為我們這個“大路”的一個符號性代表。高速公路建設應該是四川改革開放40年最亮麗的一張名片。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建設,我們四川的交通、我們的蜀道不再難,已經上了青天。我們想通過《大路朝天》這部電影展示美麗的大道、美麗的西部,也展示路橋建設者的美,勞動的美。
《黃大年》
展現新時代科學家無私奉獻精神
電影評論人傅強:電影《黃大年》表現的是時代楷模、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感人事跡。影片通過對類型化敘事技巧的圓熟運用、對人物心理和精神空間的深度開掘以及富于哲學思辨的臺詞設計,開啟了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中國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新鮮想象,給人一種高蹈且出挑的觀感。影片在日常經驗中,強化了英雄形象的建構;在基本人性的基礎上,強化了崇高、陽剛、壯美的審美表達。編劇成孝湜在劇作中有意識地強化了主人公黃大年強悍雄健的身姿、霸氣自信的話語;突出表現了他有擔當、睿智以及愛國家、重情義等優秀的精神品質,從內心到體魄,從舉止到精神,全方位地塑造了一個兼容東西方審美觀念的英雄形象,使影片本身也具有了優雅高尚的審美品格。
《閩寧鎮》
體現東西部協作精準扶貧
導演董玲:影片《閩寧鎮》講述了在寧夏扶貧移民搬遷過程中,來自西海固貧困地區的移民與寧夏當地干部、福建援寧干部團結一心,在賀蘭山下的戈壁灘艱苦奮斗,建設起閩寧鎮的感人故事。我們主創曾赴寧夏采風、調研,一回回推心置腹的交談,一次次淚流滿面的感動,令主創團隊終生難忘。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西海固,被當地的貧困狀態所震撼,下決心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福建和寧夏開展對口幫扶,重點實施“移民吊莊”工程。習近平同志親自給這個村子起名“閩寧村”。20多年來,閩寧村從荒蕪之地發展成為常住居民6萬余人的閩寧鎮,人均收入增加了20倍,成就驚人,是中國扶貧攻堅偉大工程的一個縮影,為世界提供了一份解決貧困問題的“中國方案”。影片《閩寧鎮》無疑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片警寶音》
反映基層警察工作、生活故事
出品方藍色故鄉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呼和巴特爾:《片警寶音》的人物原型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的民警寶音德力格爾,他是公安部一級英模,號稱中國轄區面積最大的片警,管轄面積1672平方公里,有兩個北京大。他為轄區牧民服務的總里程加起來已經繞地球30圈。但他干的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把這些東西組織成一部電影難度很大。后來我遇到“80后”導演楊瑾,覺得彼此投合,就決定一起做這件事。我們的演員全部是蒙古族,用的臺詞都是蒙語。2018年10月14日在平遙國際電影展做了全球首映,影展的藝術總監馬可·穆勒覺得這個片子拍得不錯,替我們向好多電影節進行了推介。看過的專家對影片評價也都很高,認為對英模人物影片進行了很好的藝術化轉換,突破了傳統套路。
《熱土》
講述新農民的回鄉創業故事
導演周琦:很多人說土地題材的電影難拍,但是中國革命是從土地革命開始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從土地破冰的。所以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不能缺少一部關于土地的電影。這部影片反映的是湖南農村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個小人物回到農村創業的故事。一群新時代的農民懷抱理想,富有奮斗意識,帶著希望走進了我們的電影。中共十八大之后,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是振興鄉村最好的政策,我們的主人公毅然決然回到鄉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就是希望讓養育自己的那片土地重新熱起來。這期間他們也遇到了困難,比如缺乏資金,不懂科技,甚至不被鄉親們信任。但電影主人公和我們都深信,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一定會熱起來。
《天渠》
見證憑雙手鑿出“生命渠”的奇跡
主演鄭強:我是影片主人公黃大發的扮演者,能飾演這個角色,我特別激動,也覺得非常幸運。
《天渠》是以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的先進事跡改編的。黃大發今年已經80多歲了,他帶領鄉親們一锨一锨、一鎬一鎬挖了30多年,歷經無數次失敗,終于修成了一條水渠。這條水渠是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來的,從遠處看,宛若懸掛在半山腰一樣。黃大發的先進事跡震撼了我們。影片表現了一個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為群眾謀福利的情懷,表現了我們的人民不管遇到什么樣的艱難困苦,都堅韌不拔地改變自己的生存面貌的精神。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照相師》
描摹特區弄潮兒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趙軍:《照相師》描繪了“從一無所有到創業全有”“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的眾多特區“小人物”的傳奇人生,為40年崢嶸歲月獻上一曲深情之歌。
老照相師蔡祥仁一家三代在深圳老城經營照相館,第一代人堅持,第二代人變革與傳承,第三代人創新。影片將一家的人生故事放置在中國高速成長的歷史大背景下,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時代發展浪潮中如何緊跟國家政策、迎來美好生活的現實景象。這部電影是廣東電影界傾力打造的現實題材力作,也是廣東人民改革開放精神的再現,在一幅滄桑畫卷中展現了一批不忘初心、質樸堅韌、敢于創新的廣東時代弄潮兒的形象,令人回味、給人啟迪、催人奮進,也深情委婉、可歌可泣。
《中國合伙人2》
表現中國互聯網人的精神和情懷
出品方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平: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行各業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尤其是互聯網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批互聯網創業者憑借堅韌不屈、迎難而上的精神,創造出了諸多億萬級的互聯網公司,令世界為之震驚。
《中國合伙人2》講述了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當下的近20年時間里,互聯網行業在中國從發軔、發展到行業泡沫,再到高速爆發、行業成熟的過程。影片選取了3位有代表的行業人物——程序員楚振輝、秦磊和投資人徐順之,講述他們3人在互聯網大潮中創業、守業以及行業升級的故事,表現了中國互聯網人的中國精神和民族情懷。(苗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