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向資金刷新歷史紀錄 釋放三大信號
近期,在A股持續向上突破之際,港股同步走強,內地投資者也在加大投資力度。8月15日,南向資金成交凈買入358.76億港元,單日凈買入額創歷史最高紀錄。
通俗來說,南向資金即內地資金“南下”買港股,主要通過港股通機制實現。自港股通運行以來,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超4.6萬億港元,內地資金對港股定價權的掌控力持續增強。尤其是今年以來,南向資金一改往年風格,從溫和流入轉向大舉涌入,日流入百億港元已不算新鮮事,其中在3月初、4月初、8月15日,更是三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足見內地資金投資港股市場的熱情。
在筆者看來,南向資金單日凈買入額創新高,其意義并不只是字面的數字突破,從更深維度觀察,還可挖掘出內地資金在資產喜好、市場風格、配置需求等方面的新特征,折射出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下的資金流動邏輯,傳遞出多維度市場信息。
其一,南向資金大舉買入,廣泛覆蓋新經濟領域的中資企業,本質上是對中國優質資產的集中搶籌。
港股市場上有稀缺的科技、醫療等新經濟領域的中資企業,它們具有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投資潛力大。結合實際情況來看,8月15日南向資金重點流向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等科技巨頭,也驗證了內地資金對于中資科技資產的青睞。內地資金跨市場配置中資科技資產,本質上是對中國優質資產長期價值的看好,體現出資金對中國經濟轉型中核心成長動能的主動擁抱。
其二,南向資金通過指數基金等方式批量投資港股標的,以分散化配置方式實現全景式布局,體現出對港股市場的整體看好。
從8月15日資金配置方式來看,南向資金重點通過ETF基金來完成投資,這些ETF基金主要掛鉤于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等,南向資金通過投資ETF基金不僅實現對科技板塊的重點配置,同時也實現對金融等其他主流板塊的均衡覆蓋,進而實現對港股市場的全景式配置。這一配置策略與港股估值較低、市場化程度較高、制度體系成熟等密切相關,充分展現出南向資金對港股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
其三,此現象亦反映出內地投資者多元化資產配置的現實訴求。
在內地市場利率中樞下行的形勢下,投資者對境外資產的多元配置需求上升,港股市場的資產特征與投資者的收益訴求形成了精準匹配:優質的金融股可提供高股息收益,能夠契合低風險偏好資金的配置需求;優質的科技股則具備高成長收益潛力,可滿足高風險偏好資金的配置需求,二者共同構成了對多元化資金配置需求的綜合適配。
總體來看,與往年相比,今年南向資金的操作更顯果斷有力,核心邏輯在于中國優質資產的吸引力。結合近期A股市場增量資金持續流入、不斷突破新高的態勢,從側面也印證了中國優質資產的投資價值。從本質上來說,無論是近期南向資金還是其他市場資金的加碼操作,均反映出其對中國優質資產的配置偏好,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與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