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系列具體支持舉措,聚焦滿足實體經濟發展所需,進一步提升金融資源對新型工業化各環節的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協同聯動,為有力促進工業領域資金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從重要性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縱深演進過程中,工業化積累得越深,產業發展的后勁就越足。扎實推進工業化進程,讓各類要素在工業化過程中更好協同配合,有利于持續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將為整個經濟體系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離不開金融資源的大力支持,多元的融資渠道、豐富的融資工具能夠有效匹配工業領域投資需求大的特點,有助于實現資源、項目、政策有機統一。
從政策支持方向看,融資、賦能、拓展空間是關鍵和重點。融資,解決的是工業領域項目建設、生產需要等直接資金需求,暢通的融資渠道是傳統類制造業生存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賦能,著力在支持轉型升級、助力科技創新等方面細化舉措;拓展空間,就是要發揮金融政策對推動產業合理布局的引導作用,實現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協同聯動。
新型工業化不是盲目求新,工業領域傳統產業占據重要地位,做好這些門類的融資支持至關重要。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強化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支持。一方面銀行可單列制造業信貸計劃,另一方面要完善盡職免責和激勵機制,兩方面的細化舉措直擊傳統制造業融資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也為下一步優化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根據制造業行業不同特點,結合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金融貸款支持關鍵要在差異化和精準性兩方面下功夫。此外,《意見》還提到“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在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方面給予支持,也符合當前我國外貿領域制造業經營主體居多、中小制造業企業是外貿出口的生力軍的客觀現實,應從經營主體融資實際需要出發,做好政策供給。
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必答題”。發揮好金融賦能作用,推動資金鏈、人才鏈與產業鏈、供應鏈更好耦合,是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和必要舉措。這其中的關鍵一環是做好耐心資本運營的制度設計。從技術創新到成果產業化的過程中,耐心資本具備獨有優勢,這是其他短期資本很難擁有的。如何保持耐心資本的可持續性,是當前在謀劃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難題。破題的關鍵,在于做好長期資金和中短期資金的接續工作,引導耐心資本重點支持前端研發、加大對潛力企業投資等,在風險較小的環節引入多元化中短期資金及時跟進,真正實現耐心資本“有所為、有所不為”,構建長效機制,堅決防止出現資金“一哄而上”的情況。
拓寬產業發展空間也是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本次《意見》提出,金融支持要助力實現產業布局優化,本質上是要更好發揮資金支持在引導產業布局中的積極作用。從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看,金融資源支持工業領域布局優化,一方面要在支持集群建設方面集中發力,發揮金融機構的優勢作用,推動工業各門類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實現集群化發展;不具備集群化發展條件的地方,則構建與周邊產業差異化發展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切實發揮金融支持在調整產業結構、確保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其中的著力點是強化與產業政策的協同,實現同步聯動和精準對接,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導致融資支持方向與項目建設要求出現背離。
此外,還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維護市場信號準確性、靈敏性為出發點,做好金融監管等其他各項工作。具體看,就要結合當前整治“內卷式”競爭的需要,持續做好資金流向的研判和預警,壓縮“內卷式”競爭延續的資金空間,為各類優質要素在工業領域充分釋放活力提供支持。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