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努力營造公平、活力、放心市場環境
8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介紹了我國“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高質量發展成就。
企業信用指數從2020年度的128.6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161.61,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生活性服務、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分別提高到85.86、81.33、81.62……“十四五”時期,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的職能定位,努力營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反對不正當競爭
市場規模龐大、發展空間廣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發揮好這個優勢,需要大力破除地方保護、及時防止和制止市場壟斷,維護好、建設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十四五”期間,我國在暢通和做強國內大循環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保障機制,消除了一系列制約要素資源流動的堵點卡點。
《反壟斷法》是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基石與梁柱,是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制度。2022年,在“強化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大背景下,《反壟斷法》實現頒布15年后的首次大修。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表示,除《反壟斷法》首次大修外,“十四五”期間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都推動了破除地方保護、維護統一大市場的制度建設更加健全。他舉例說,《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第三次修訂,將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上升為法律規定,適應了我國新形勢下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需要;《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出臺,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審查全覆蓋,對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行為強化了制度約束;《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等12部支撐法律實施的配套規章的制定,建立了靈活完善的合規和執法指南指引體系,推動公平競爭法治環境更加穩定、透明、可預期。
針對當下群眾關心的平臺經濟競爭失序等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鄧志勇表示,要把規矩“劃清楚”,在《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完成修訂的同時,配套出臺《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明確平臺經濟領域競爭規則。
“反不正當競爭的政策措施更加剛性。”羅文介紹,“十四五”期間,市場監管總局共審查重要政策措施4.22萬件,對1.14萬件提出審查修改意見,從源頭上防止了不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政策出臺。同時組織開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立案查處行政性壟斷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標準8000余項,堅決糾治了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的行為。加大對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力度,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近5萬件,其中查辦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4296件,推動線下線上市場競爭生態不斷優化。
優化營商環境
“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優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有效激發了經營主體的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
事前,推動市場準入更加規范。2023年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公司法》,依法增設最長5年出資期限,指導存量和新設公司按期認繳,遏制了天價出資、超長出資、盲目出資等市場亂象,有效提升了注冊資本“含金量”。此外,市場監管總局還發布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行企業名稱、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優化設置了登記事項“紅綠燈”。
事中,使企業辦事更加高效。市場監管總局圍繞減環節、壓時間、降成本,持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推廣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推動企業信息變更、企業遷移登記、“個轉企”等“高效辦成一件事”。羅文舉例說:“開辦餐飲店時間已由過去的37天減少至現在的15天,企業信息變更材料由23份精簡至6份。”此外,電子營業執照應用,便利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據了解,目前電子營業執照下載量3.7億次,累計使用6億多次。
事后,市場退出更加順暢。“無債權債務經營主體能夠通過簡易程序,最短21天就可以退出市場。”羅文介紹,為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市場監管總局修訂完善《企業注銷指引》和注銷流程圖,為企業退出市場提供操作性更強的行政指導,幫助企業解決在注銷過程中遇到的股東失聯、公章遺失等實際困難。同時,依托企業注銷“一網服務”平臺,建立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海關、稅務、公安、人民銀行等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推動高效辦成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
一系列舉措,持續降低經營主體成本,有效增強了創業活力與動力。“十四五”以來,我國企業凈增1999.9萬戶,個體工商戶凈增3394.6萬戶。
守護食品安全
查辦食品安全案件226.04萬件,依法吊銷許可證3072件,實施從業限制23.8萬人……“十四五”期間,市場監管總局嚴懲重處摻雜摻假、非法添加、虛假宣傳、消費欺詐等違法行為,強化全鏈條監管,嚴防各類風險,嚴守安全底線,實現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米面油、肉蛋奶、果蔬茶等大宗食品是百姓‘一日三餐’的必需品。我們嚴把許可準入關,強化全過程監管,組織全覆蓋抽檢,嚴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柳軍介紹,“十四五”期間,牢牢盯住大宗食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高位。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平臺經濟快速發展也衍生出網絡購物、外賣點餐、直播帶貨等多種新消費場景。柳軍表示,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強化對平臺企業合規指導,加大專項抽檢力度,綜合治理“幽靈外賣”、虛假聲稱等突出問題。同時,抓緊制定網絡銷售、平臺外賣、直播電商等監管制度,進一步明確各類主體食品安全責任,在維護消費便利的同時,及時消除新的風險隱患。
“下一步,總局將持續強化‘嚴’的主基調,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飲食安全。”柳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