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2月27日電 (梁欽卿)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副秘書長柯·巴雷特(Ko Barrett)27日來渝,調研全民早期預警重慶實踐和數智氣象融入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工作。
早在2022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已發起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旨在確保到2027年底全球所有人都能享有早期氣象預警系統的保護。
本次考察圍繞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示范工作推進情況,重點調研了重慶數智氣象業務技術體系在監測預報預警業務、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災害風險管理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數智氣象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工作情況。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氣象災害頻發多發、損失重、危害大。重慶市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作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重要部分統籌推進。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預警先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格局,也為早期預警、綜合減災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重慶市氣象臺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已建立遞進式預警服務機制,提前發布1月氣候趨勢、1周災害性天氣過程、1天至3天災害預警、6小時氣象預警、2小時氣象警報和逐1小時、3小時、12小時實況業務。此外,重慶市預警信息通過氣象綜合預警APP、手機短信、有線電視、應急廣播等16類渠道發布,預警信息可在1分鐘內送達政府部門、3分鐘至5分鐘內到達應急責任人、5分鐘至10分鐘送達社會公眾。
“在重慶看到這么先進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我感到非常鼓舞。我們可以利用重慶的經驗,幫助許多國家建立適合自身的氣象災害預警模式。”柯·巴雷特表示,自己此行的部分目的是更好了解中國各地的氣象災害預警能力,此前從沒想過在中國西部地區會有這么優秀的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我希望能夠找到與重慶以及中國各地的合作契機,將專業的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帶給全世界。”
WMO亞洲和西南太平洋區域辦公室官員虞俊表示,希望在世界氣象組織的框架下建立示范項目,把中國在氣象災害預警方面的優秀經驗,分享給世界其他國家。他也提及,世界各國的體制和氣候環境并不一樣,可以通過國際合作培訓等方式,為其他國家建設氣象災害預警系統進行定制化服務,把優秀的中國經驗傳輸出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