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香。
江夢南。
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趙秋寶和他的導盲犬阿爾法。
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編者按: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希望廣大殘疾人從自強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勇敢克服困難挑戰,積極追求人生夢想,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積極貢獻。
面對身體的不便和生活中的困難,很多殘疾人自強不息,在奮斗中書寫生命華章。本版推出特別策劃,講述幾位殘疾人的精彩人生故事,也希望探尋如何更好地關愛殘疾人、讓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生活。
家庭、師友關愛下,失聰女孩江夢南完成學業、開啟研究
“困難”模式女孩突破無聲世界
本報記者 竇瀚洋
浙江杭州,西湖大學工學院曾堅陽實驗室里,江夢南正忙著推進研究課題。2023年,她在西湖大學開啟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這段時間,我參與開發了多項單細胞組學技術,利用這些技術對人類腫瘤組織進行測繪,成就感滿滿。”
對很多人來說,江夢南這個名字也許并不陌生。從失聰女孩到博士的逆襲人生,讓她的勵志故事感動鼓舞著許多人。
1992年出生的江夢南,半歲時因肺炎誤用藥物,被診斷為極重度神經性耳聾。醫生建議去聾啞學校,但她的父母沒放棄,他們決定教會江夢南讀口型和發聲。
父母先把江夢南的小手放在自己喉嚨上,讓她感受說話時聲帶的振動,一段時間后,又把她的手放在嘴上,讓她感受說不同字時產生的氣息。
一個字可能要讀上萬遍甚至10萬遍,江夢南總算可以慢慢發音了,雖然不清晰,但對父母來說是極大的鼓勵。父親趙長軍說,第一次聽見女兒叫“爸爸”,自己笑著笑著就哭了。
到了上學的年齡,江夢南坐在教室前排,因為聽不見,就靠記板書和看老師口型學習,課后還要自學。
課后她總會拿著草稿紙請教同學,“解一道題,我會先看同學的口型了解在說什么,再結合草稿紙上寫下的步驟理解。”老師同學的幫助讓江夢南難忘和感激。
由于特殊的經歷,江夢南一直有治病救人的理想,她選擇藥學專業,考上偶像張海迪的母校吉林大學,又在吉大攻讀碩士學位。導師擔心她聽不見,進實驗室有危險,為她選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研究方向。
除了忙學業,江夢南還會趁著寒暑假回家鄉湖南郴州的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里的視障、聽障、智障孩子,講述自己的經歷,鼓勵孩子們積極融入社會。
2018年,她成為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也是在這一年,她的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蝸,重獲失去了26年的聽力。
在西湖大學,科研任務讓她的生活更加充實。她說,好在科技飛速發展,提供了更多便利,“現在開會討論,我能借助智能設備實現語音轉文字,面對工作也更從容。”
一路走來,江夢南沐浴著家人朋友的關愛,也讓她更加關注特殊群體。“我覺得還是要從教育、就業等方面加強保障。”她若有所思道,“比如學校要通過無障礙設施的建設保障殘障學生的學習條件,社會也應該建立更公平的錄用標準。”
她說,社會大眾也應該打破對殘疾群體的偏見,“殘障人士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其實我們并不比別人差。”她的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
在導盲犬陪伴下,視障博主趙秋寶在10多個城市旅行
希望讓更多視障人士擁有“說走就走”的勇氣
本報記者 施 芳
身著豆綠色T恤,脖子上掛著相機,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如果不是身邊形影不離的導盲犬,趙秋寶看上去與普通人并無不同。
趙秋寶網名“寶哥”,今年43歲。2017年,因為視網膜色素變性,他的雙眼僅存微弱光感。經過一段低谷期,2019年,趙秋寶恢復工作。他可以利用電腦和手機的無障礙功能,便捷地獲取信息、處理業務。
相較而言,出行更困難。趙秋寶說,一些地方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紅綠燈沒有提示音,或者路上有障礙物,走路磕碰是常事。
“能不能領一只導盲犬當向導?”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趙秋寶向廣州市殘聯遞交申請。2019年11月,他將導盲犬阿爾法領回了家。“我很幸運。”趙秋寶說,“視障朋友擁有導盲犬的比例并不高。”
中國盲人協會副秘書長趙公政介紹,目前全國正在服役的導盲犬有300多只,加上退役的導盲犬,一共600多只,而一些導盲犬基地報名申領的人數達數千人。
在阿爾法陪伴下,趙秋寶逐漸可以獨自步行上下班乃至出差。2023年,他開始外出旅游,至今已走過上海、杭州、蘇州、青島等17座城市,最近,他正在北京。
趙秋寶在抖音平臺開設“寶哥和他的導盲犬”賬號,分享旅途見聞。視頻記錄著他在旅途中感受到的愛與溫暖:
在三亞的美食街,一位攤主放下手頭生意,領著他逛市場,品嘗糟粕醋、椰子水等特色美食;
在北京五道營胡同,一位女士一路陪同,帶他去稻香村選購特產;
在長沙乘坐地鐵時,市民主動讓座,還提醒他下車時哪里有柱子需要注意……
“你看不見大海,但是大海看見了你”“他只是沒有視覺,他還有聽覺、嗅覺、觸覺,這些加起來也會感受到美好”……網友們熱情地給趙秋寶留言。他的賬號目前有近百萬粉絲。
“公共交通的無障礙設施越來越完備,服務也很到位。”趙秋寶深有感觸。他在視頻中講述了自己日常在廣州坐地鐵出行的經歷,“從地鐵區莊站到板橋站,一共17站,經過兩次換乘,10位工作人員的接力幫助、無數乘客的熱心引導,我的出行很順暢。”
“我現在拿著阿爾法的工作證、免疫證,加上我的殘疾證,可以方便地搭乘火車。”趙秋寶介紹,“坐飛機卻沒那么便利,需要到指定檢疫機構獲取動物檢疫證,證明有效期很短,有時回程還得去開檢疫證明。”
“希望通過視頻普及導盲犬知識,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讓更多視障人士擁有‘說走就走’的勇氣。”趙秋寶說。
他計劃走遍中國之后,走出國門去“看一看”,“去遇見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激勵更多的人勇敢追夢,成為更好的自己。”
失去左腿的許春香堅持學習,勇爭第一
只有一條腿也要靠自己站立
本報記者 王偉健
5月15日下午4點半,江蘇宿遷,許春香正面帶微笑與客戶溝通,她頭戴耳麥,眼睛緊盯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靈活跳動。
她是京東“陽光天使”團隊的客服人員。電腦屏幕上的通話記錄顯示,這一天,她打了238個電話,客戶滿意率100%。“今天還受到了客戶的表揚,有額外獎勵,看來這個月的收入還得往上漲。”許春香說。
許春香是一位殘疾人。11歲那年的一次車禍,讓她失去了左腿。大專畢業后,她曾夢想當一名會計。可找工作時面試了十幾家公司,全都落選。無奈之下,她只好進廠當起了流水線工人。
2019年,在外地漂泊多年的她回到宿遷老家結了婚,還找到這份客服工作,主要負責處理退款、維修、換貨等售后問題。但此前,許春香一直很自卑,見到陌生人總躲得遠遠的,不善溝通,所以工作起來非常吃力。有時候,客戶一連在電話里拋出幾個問題,她一個也答不上。
正因如此,許春香的客戶不滿意率一度高達30%,個人業績連續3個月在團隊墊底,她急得直哭,害怕被辭退。
好在,團隊主管鼓勵她勇敢面對,還手把手教她工作技巧。慢慢地,許春香一點點重拾信心,滿意率也慢慢提升。
結婚剛一年多,許春香遭遇家暴,她向法院起訴離婚,努力爭取到了女兒的撫養權。獨自撫養女兒,經濟壓力非常大,為了增加收入,她在工作上更拼了。她下定決心,要在工作上“爭第一”。
首先要拼的是數量,每天上班8小時,除了上廁所和吃飯的時間,許春香都在打電話。同組的伙伴每天打120個左右,但許春香每天都遠超這個數字,最多的一天,她打出去了432個電話,為用戶解決了400多個售后問題,“嗓子疼到涼水都喝不下去”。就這樣,許春香成了同事們眼里“最拼”的那個人。
可光有量不行,還得提高滿意率。為此,許春香不斷向老員工請教,自己也反復琢磨。慢慢地,她掌握了竅門:要注重細節,讓客戶在不經意間感受到溫暖。
90%、92%、96%……客戶滿意率持續提升,許春香成長為“明星員工”,每個月的收入算上五險一金能過萬元。
他們的開心瞬間和失落瞬間
殘疾人因為特殊的經歷,會收獲一些常人不了解的溫暖,也會遇到常人不了解的困難。本報記者特別收集江夢南、趙秋寶和許春香遇到的開心瞬間和失落瞬間,了解他們的喜與憂。
開心瞬間
江夢南
1.第一次看到公交車上的報站字幕屏。
2.會議主辦方準備了語音轉文字設備,能同步看到字幕。
趙秋寶
1.在一個大學校園里,手機軟件的圖像識別功能細致描述出窗前一叢月季花的形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外婆在院子里種的月季花。
2.通過努力,視頻賬號能有近百萬粉絲,獲得1000多萬點贊。
許春香
1.2023年“雙11”,我一天內打了432個電話,是團隊里最多的,客戶滿意率也是最高的。
2.去女兒幼兒園參加家長會,女兒笑呵呵地跟老師和同學們炫耀:“我媽媽很厲害的,上班得了很多獎。”
失落瞬間
江夢南
1.因為聽不清公共交通上的廣播而坐過站。
2.由于聽力受限,遺憾地錯過了一些本應充滿歡聲笑語的對話。
趙秋寶
1.一些人缺少對殘障群體的了解,認為這一群體“啥也干不了”,抱有歧視或同情的心態。
2.因為很多人不了解導盲犬,一些公共場所拒絕導盲犬進入。
許春香
1.剛做客服時,對業務不熟,客戶對我的答復不滿意,說話不好聽。
2.一個雨天,我把電瓶車停在小區地下室后,為了趕時間,沒有等電梯,沿著入口處的斜坡往外走。因為穿戴了假肢,只能扶著墻,用小碎步慢慢走,沒走幾步,就摔倒在地上,爬了好幾次才爬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