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呂少威)過去五年,北京市門頭溝區積極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發揮文物大區和文化強區的優勢,依托“古村、古寺、古道”歷史文脈和十大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以及北京最多的紅色文旅點位,推動“文旅農林商體學”融合發展,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入選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呂鳴在1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門頭溝區生態涵養能力顯著提升、經濟發展動能加快轉換、文旅休閑魅力日益彰顯、安全韌性水平全面增強、城鄉融合發展縱深推進、民生福祉保障持續改善,首都發展重要門戶功能更加強化,正成為讓“在者舒心、來者傾心、未來者動心”的“京西福地門頭溝”。
圖為永定河生態走廊。北京市門頭溝區供圖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比分別達48.6%和93.9%
五年來,門頭溝區厚植綠色本底,生態品質大幅提升。堅持綠色空間擴容提質,實施“中國山水工程”系列項目,推進百萬畝植樹造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廢棄礦山修復等系列工程。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比分別達到了48.6%和93.9%。以舉辦國際月季大會為契機,整合永定河沿線生態資源,實施公園綠地提升改造和無界公園規劃建設,下足“繡花功夫”盤活城區金角銀邊,推動“山水園地城”融合共生,塑造“春新彩、夏濃綠、秋斑斕、冬銀墨”的四季景觀,“人在景中游”的花園城市躍然呈現。
門頭溝區聯合周邊區縣,推進“跨流域、跨區域、跨領域”的生態共保聯治。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指標核算體系,探索構建“GDP與GEP同部署、雙增長”機制,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態小鎮成為全國首個VEP核算市場化應用案例;2024年可比GEP-R達到359.7億元,同比變化率居生態涵養區首位。主動服務北京打造國際“生物多樣性之都”,百花山順利通過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預考察。
以文惠民、以文潤城
五年來,門頭溝區加強文物保護、守護傳承載體。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京西古道躋身全市首批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東胡林人遺址入選北京市考古遺址公園,沿河城長城陳列館落成開放。抓牢非遺傳承、守護歷史文脈。打造金隅文化創意園,生態燒造琉璃渠重燃千年窯火;建成紫石硯等多個非遺保護基地和妙峰山國家級“民俗學研學基地”。抓牢以文惠民、以文潤城,創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人均文化設施面積、體育場館面積分別較“十三五”末增長6.9倍、13.2倍。京西歷史文化“如春風細雨,浸潤百姓日?!?。
圖為2025第十六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北京市門頭溝區供圖門頭溝區強化文旅聯動融合,將更多流量轉化為消費量。聚焦“國際山地運動打卡地”,接續舉辦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環門頭溝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致力打造“騎行圣地”,潭王路、妙峰山路入選“中國騎行地圖”精品線路。聚焦“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推出南石洋大峽谷、百花山觀星勝地等文旅新地標,“潭柘休閑旅游度假區”晉級市級名錄。
門頭溝區聚焦“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持續擦亮“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品牌,打造“小院有戲”演藝新空間,檀谷商圈憑借“城市山居”資源稟賦和獨具匠心的品味調性,演繹著“大山版的三里屯”和“京西的阿那亞”?!白¢T頭溝小院、賞山水盛景、享悠閑時光”日益成為市民擁抱自然、放松身心的慢生活新選擇。2024年,全區旅游收入達41.3億元,較2019年增長88%。
圖為北京市門頭溝區爨底下村。北京市門頭溝區供圖持續增強城鄉安全韌性
五年來,門頭溝區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聚力建設“安全韌性門頭溝”。積極推進“六水聯通”、環山截流等防洪防汛工程,全面完成中小河道治理;城區供水實現門城水廠、城子水廠雙保障,深山區落實“山泉水、地下水”雙水源,供水安全系數達1.25;依托京蔚高速和109國道,布局建設堡壘基站、輸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實現山區路網、電力、通信“雙回路”。
門頭溝區完善應急管理,建成全國領先的永定河官廳山峽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京西哨兵”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和全市首個區級應急廣播系統。組建民兵、專業搶險隊伍和駐京部隊聯動的三道應急響應力量,搭建“安全夜?!迸嘤栞d體,試點巨災保險機制,“校園安全島”平急兩用新范式獲中央改革辦和教育部全國推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