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李治軍 劉小芳)今年以來,商南縣以發展為“鑰”破解增收難題,加大投入推動農業生產,深挖潛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現代工業和旅游業,積極促務工增就業,有力支撐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一季度,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為7.2%,位居全市第一。
農業特色產業方面,商南縣將冷泉魚產業提升為主導產業,一季度重點推進十里坪、趙川、清油河、試馬等鎮的冷泉魚項目,養殖規模700萬尾,同比增長8.7%;持續推進“秦嶺茶鄉”三產融合項目,加快實施品牌化運營;依托升級改造的商南縣智慧食用菌產業園,研發自動化菌棒制作、敞開式菌種接種和高棚層架出菇等技術,推廣香菇“9608”新品種,一季度帶動該縣新建食用菌種植基地10個,新發展香菇1.2億袋、羊肚菌1500畝、木耳500萬袋;實施糧油蔬菜擴產保供項目,一季度建成十里坪鎮高山馬鈴薯供港蔬菜基地5000畝、試馬鎮供港蔬菜設施大棚245畝,帶動1800戶群眾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實施果園套大豆、撂荒地復耕復種等項目,落實財政獎補,拉動社會投資3675萬元,激發了群眾種糧積極性。現代工業方面,持續支持中釩昌盛實施技改,力促年產100萬噸高端型砂、年產1萬噸親水鋁箔等23個去年建成投產項目釋放產能,支持華源礦業、中劍實業加快綠色轉型,增強帶動就業的能力。旅游業方面,依托建成的31個旅游康養鄉村,7個農村景區、28個產業景點,一季度,旅游康養產業直接從業人員2萬人、間接就業4.2萬人,戶均增收3000元。
在抓三次產業發展、穩固增收基礎的同時,商南縣從鎮村層面引導群眾充分利用房屋、林地、生態食材等資源,積極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康養經濟,培育新的增收點;強化品牌技能意識,加強技術培訓和務工實踐,引導更多農民爭當“商南茶工”“商南漆工”,提高工資收入。
商南縣持續促務工增就業,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在鎮村、零工市場、創業中心等地設立130個服務點,共舉行現場招聘6場、網絡招聘7期、送工入企活動4場。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131人,同比增長3.2%,其中省外23194人,占比53.8%,有組織輸出就業22950人。
商南縣還依托村集體經濟、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流轉土地2.4萬畝,通過向農戶發放土地租金或入股分紅的形式,帶動12080戶戶均增收670元。及時落實財政配套資金、相關產業發展補助資金,為企業和農戶注入動能,提振發展信心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