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承辦21件、住建局17件、水利局13件、交通局12件……”翻開今年的商南縣人大代表建議目錄,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商南縣民生需求的清晰圖景,這些數字不僅是各部門的任務清單,更是群眾關切的直觀映射。
在商南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162件承載著24萬名群眾殷切期盼的代表建議,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政府的“履職清單”,成為政府工作的“必答題”。這些建議不僅精準標注著民生需求的坐標,更是校準工作精度的標尺、檢驗服務效能的答卷,生動見證著基層民主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商南的實踐。
“今年的建議呈現出‘三個更加’的鮮明特點?!鄙棠峡h人大常委會代工委副主任曹海濤介紹,“其一,焦點更加集中,基礎設施建設仍是群眾關注的核心領域;其二,訴求更加多元,從‘影視教育進校園’到‘智慧康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拓展升級;其三,建議更加精準,代表們會前深入調研,帶著翔實數據和可行方案參會,履職能力顯著提升。”
高質量建議的背后,是180名人大代表“千人選一”的責任擔當。會前,他們穿梭于田間地頭,走訪社區企業,用腳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傾聽民意??h人大代表謝鵬為完善“老茶園保護改良”建議,走訪8個村組,收集200多份調查問卷;縣人大代表劉林濤為解決城區電動車充電泊位少的問題,走訪10個小區實地調研,詳細記錄電動車輛狀況……這些扎實的調研,讓建議真正扎根于群眾需求的土壤。
162件代表建議,就是商南群眾交付的“民生考卷”。為交出滿意答卷,商南縣從責任、溝通、實效三個維度發力,打好監督、問責、長效三張督辦牌。
在辦理工作中,從責任維度上,嚴格落實“三個一”機制:一把手負總責、一套專班推進、一抓到底落實;對涉及多部門的建議,建立“主辦單位首問負責制”,杜絕推諉扯皮。溝通維度上,堅持“三必訪”原則:辦前必訪,深入了解代表真實意圖;辦中必訪,與代表共商解決方案;辦后必訪,開展滿意度回訪,堅決防止“重答復輕落實”。從實效維度上,分類施策:能立即解決的,3個月內辦結;需逐步推進的,制定詳細路線圖;暫時存在困難的,做好解釋說明,并對10件重點建議重點攻堅,打造示范樣板。
督辦工作同樣不含糊。打出“監督牌”,開展“三查三看”活動——查責任落實,看是否真重視;查辦理過程,看是否真用力;查辦理結果,看是否真有效,并組織代表集中視察、回訪評價,將結果作為追責問責和年終測評的重要依據。亮出“問責牌”,嚴格執行《商南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辦理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暫行辦法》,對敷衍應付、拒不落實的承辦部門,啟動質詢、詢問等問責程序。用好“長效牌”,建立“建議庫”,對反復提出的建議重點攻關;完善“回頭看”機制,防止問題反彈;推行“辦成一件建議、解決一類問題、完善一項制度”的工作法,以制度保障辦理工作常態長效。
“以前提建議總擔心石沉大海,現在提建議,像種莊稼一樣,種下去就能看見苗?!边B續三屆當選縣人大代表的袁曉斌感慨道。
在商南,每一件建議的辦理都是溫暖的民生實踐。這種“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良性互動,讓群眾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重視、訴求有回應。每解決一個群眾難題,就像在干群之間多鋪一塊連心磚;每完善一項利民政策,猶如為社會和諧多栽一株遮陰樹。當建議從紙面上的文字變為惠民的實事,群眾展露笑顏的那一刻,“人民至上”的價值豐碑便在一件件民生實事的積累中逐漸壘砌,為民情懷也在歲月的打磨中愈發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