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鎮安縣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供銷工作的指示精神,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立足本職,主動作為,不斷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搭建農村綜合服務平臺
按照“小超市、大連鎖、小企業、大集團”的思路,全力建設鎮級供銷智慧超市,實行縣建配送中心、鎮建供銷智慧超市、村建綜合服務社的模式,構建起龍頭企業控股、中間環節參股、終端環節加盟特許的農村流通網絡。按照縣有回收分揀中心、鎮村有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的思路,全力支持益民回收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初步形成社有企業為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綜合服務平臺。11個基層社已有10個完成改造提升。建成城區日用消費品和農資配送中心各1個、鎮級供銷智慧超市9家、村級綜合服務社38家、鎮村再生資源回收站點63個、農資供應服務點33個。制定《“村社共建”發展村級供銷合作社組織的實施意見》,建成運營村級供銷社17家。
搭建電商服務平臺
成立栗鄉美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9300萬元建設集電商運營、冷鏈物流、倉儲服務、農產品加工及展銷于一體的鎮安高山農產電商運營中心。該公司與陜西供銷電子商務集團合作開通了陜西供銷在線、供銷e家等平臺運營的網上業務,自建栗鄉美商城網及供銷智慧農村社區服務“艾特到家”生活配送服務平臺,全力參與解決農民“賣難”、市民“買貴”的問題。成立鎮安縣高山農產產業聯盟和浦鎮源電子商貿有限公司,加盟的涉農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有22家,在縣城城區設立農產品專館3個、專區5個、專柜2個,在南京浦口設立實體店2家,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經營業務,年銷售農產品達1000萬元以上。入駐“832平臺”的市場主體有34家、上架農產品156種,年均銷售鎮安農產品達3000多萬元,實現了企業增效、群眾增收。
搭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聯合社發展平臺
堅持把建立“農合聯”作為改造供銷合作社、再造新功能的重要載體,緊緊圍繞板栗、核桃、蠶桑、茶葉、魔芋、食用菌、蜂蜜、木耳等特色產業,按照合作社主體、供銷社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廣泛組織吸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涉農服務單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加入各類“農合聯”,開展信息、科技、信用、擔保、購銷五大服務,為各類經營主體在合作經濟組織內抱團發展搭建了平臺。縣社系統共自辦或領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創辦木耳行業協會1個,吸納農民社員5000多人,發展農產品生產基地3萬多畝。對全縣200多名養蜂產業大戶進行了技術培訓,促進了全縣養蜂產業的發展。陜西盛華茶葉有限公司、弘盛蠶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被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評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鎮安縣委改革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