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貴陽10月27日電(記者白皓)繼去年降低GDP在政績中考核中所占權重后,貴州省再次對縣級政府的考核作出調整,88個縣(市、區、特區)分為“經濟強縣”、“非經濟強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類,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不再進行GDP考核。
這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別為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赫章縣、江口縣、望謨縣、冊亨縣、劍河縣、雷山縣、荔波縣和三都水族自治縣,其中8個縣為少數民族自治縣或位于少數民族自治州,新的考核辦法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實施。
相較于“經濟強縣”、“非經濟強縣”,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完全取消了“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和“人均GDP”三方面“經濟總量”項目的考核;“稅收收入”、“稅收收入增長速度”的考核也相應取消。“產業發展”項目中“工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等考核內容被“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總產值”、“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總產值增長速度”、“耕地產出率”等內容取代。
與此同時,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增加了“營造林任務保存率”(即造林3年后,單位面積植株的存活率——記者注)和“森林覆蓋率”兩項生態環境考核項目。
政策調整后,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考核內容“就業與收入類”權重為24%、“生態環境類”權重為20%、“農業發展類”權重為16%,這三個大項的權重為60%。其余“財政與金融類”權重為12%、“投資與消費類”權重為14%、“旅游產業發展類”權重為7%、“科技與人才”權重為4%、“群眾滿意度”權重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