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馮 琦)近年來,丹鳳緊扣“圍繞黨建抓產業,抓好產業促發展”的思路,積極探索“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干在產業鏈、百姓富在產業鏈”三鏈模式,聚集調動整合各方資源,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丹鳳縣推行“產業聯合黨委+”發展模式,通過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推動食用菌、天麻、水雜果、文旅康養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組織覆蓋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形成“1+1>2”的聚合效應。商鎮黨委成立商山產業聯合黨委,推動周邊5個村級黨組織產業鏈跨村、資源聚合,一體推進鄉村振興。巒莊鎮黨委組建天麻產業發展聯合黨委,輻射帶動全縣6個鎮(街道)11個村23個合作社,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天麻種植特色產業小鎮,同時發展天麻良種繁育、種植試驗示范、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休閑觀光等全產業鏈條,帶動當地200余人在園區務工和學習產業技能,2500戶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5500戶農戶種植天麻1萬余畝。
丹鳳縣精準選派有經驗、善管理、有技術的黨建指導員、技術人員,下沉至產業鏈,指導產業鏈黨支部落實創新驅動政策,協調解決“卡脖子”問題。針對非公有制組織黨務工作人才短缺的實際,結合縣直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立足非公有制組織業務和黨員志愿者興趣特長實際,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有針對性地選派黨建指導員,為全縣非公有制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依托畜禽產業聯合黨委,立足行業和職能優勢,把專業人才、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納入畜牧科技服務團成員,定期開展涉牧法律法規、畜禽品種改良、養殖場生物安全、糞污資源化利用、獸藥減量化、科學飼養管理等指導服務,有力有效提升全縣養殖生產質量和水平。
丹鳳縣以產業鏈發展帶動百姓共同富裕,形成“文旅康養”“葡萄酒+旅游”“丹鳳廚工”等多元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組織引領、產業筑基、群眾共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徑。龍駒寨鎮街道資峪溝村黨組織成立水雜果、中藥材、花椒、西瓜4個特色產業黨小組,將黨員鑲嵌在產業發展鏈上,立足農家樂、西瓜、冬棗三大傳統產業品牌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品牌。2024年以來,發展冬棗50畝,育苗12畝,種植西瓜300畝,種植大紅袍花椒1500多畝,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經濟積累73萬元,帶動2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竹林關鎮推動將基層就業服務嵌入黨組織陣地,定期發布招聘信息、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助力企業招工,助力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