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2月16日為標志,歷時兩年多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基本結束,從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經濟普查數據中,可以看出五年來中國經濟發生了哪些大變化?呈現出哪些新特點?
[數據]法人單位五年增長52.9%,企業的資產增長了1.25倍;2013年末,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比重比2008年提高5.7個百分點;2013年末,私營企業戶數比2008年增加55.8%。
看總量 看結構 看質量
“法人單位是經濟活動的細胞,法人單位五年增長了52.9%,從業人員增長了30.4%,企業的資產增長了1.25倍。”在國務院新聞辦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
馬建堂告訴記者,“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是“三經普”所刻畫的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變化的簡要圖景。
“五年來,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2013年末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占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所占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3.5個百分點。”馬建堂進一步分析說,“產業內部的結構也在優化,比如說工業內部的結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態勢比較明顯。”
2013年末,全國規模以上的高技術制造企業占比是7.8%,這個比重比“二經普”提高了1.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2.7萬戶投入的研發經費是2034億元,比2008年增加了1.78倍。
結構優化還體現在所有制結構上,五年來混合經濟、民營經濟快速發展。2013年末,私營企業戶數比2008年增加了55.8%,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等四類混合所有制企業數也在增加。“國有經濟的戶數盡管在減少,但是它的活力和控制力也都在提高。”馬建堂指出。
普查數據還表明,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在穩步提高:2013年企業法人單位人均營業收入78.1萬元,比2008年增長了64.2%;2013年高技術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08倍;2013年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7234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66倍。
[數據]二三產業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數占全部的95%以上,從業人員占一半左右,資產接近30%。
小微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空間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業家創業成長的平臺,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近幾年,國家不斷出臺扶持政策,幫助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馬建堂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受各種因素的局限,統計機構在經常性調查中對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統計估計得不夠,所以每五年的經濟普查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進一步的摸清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
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二三產業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數占全部的95%以上,從業人員占一半左右,資產接近30%。“我們這次把摸清小微企業的家底作為普查很重要的任務。然后再具體到每個地區、每個縣、每個區、每個街道、每個行業到底有多少小微企業。摸清家底,有助于各地政府制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更好地推動就業、促進發展、改善民生。”馬建堂說。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中國人蘊含著的創新的積極性、創造的能力激發出來、調動出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就一定會加快,中國經濟的發展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第三次經濟普查的結果不僅對于政府和企業十分重要,未來還將通過各種方式,給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提供許多方便。“群眾有的既是消費者也是投資者,比方說要去投資辦廠,通過“三經普”,我們獲取了若干個行業,這個行業里有多少企業?都分布在哪些地方?老百姓作為消費者,我們這次經濟普查還普查了主要的工業產品的情況,這些企業都在哪里?將來我們還要把這些信息搞成可視化的電子地圖。”馬建堂說。
[數據]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企業共有26894家,比2008年增加1077家;2013年,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7233.7億元,比2008年增長165.5%,增幅比其他制造業平均水平高出11.5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蓬勃發展,預示創新未來
近年來,我國以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五年來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蓬勃發展》報告可以明顯看出,這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更快。
“高技術制造業為什么發展得這么快?國家的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市場主體的作用越來越強,兩者結合在一起推動促成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這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未來,轉型升級的希望。”馬建堂指出。
目前,政府進一步加大對高技術企業的支持力度。不久前,國務院決定把在中關村適用的一些科技政策推廣到全國;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中的高科技企業減免稅負的政策力度;上海自貿區的一些有利于創新的政策也在相應范圍復制、推廣……
中國經濟正從要素推動型經濟發展模式走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創新改造傳統產業,通過創新發展新興產業,銳意創新對于企業是成功之源,對于國家是發展之根,對于我們民族是振興之要。”馬建堂說。(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本報記者 張翼)